林必文(左)向农民讲解无人机施肥操作。(马新社图片)
HEADERADNATIONAL

【无人机革命1/3】蓝天下的农业新纪元 无人机科技颠覆传统

(吉隆坡28日讯)依赖经验管理及大量人力的传统农业在疫情期间面对人才人力短缺,促使许多业者转型采纳科技解决问题,当中无人机科技成为农业新宠,能实现智能及现代化农地管理。

研发及科技公司鹏騛科技(Peak Fly)创办人兼总执行长林必文指出,无人机的绘测、喷洒及多光谱扫描能解决传统农民的大部分痛点,尤其是前期需要工人统计农作量,常会出现漏算或重算,不准确数据将影响日后喷洒施肥等农耕。

他接受《马新社》访问时说,在使用无人机绘测前需要先勘察农地的地形,并向民航局及国家土地测量局(Jupem)申请准证后,便可使用无人机拍摄的数万张照片,合成一张完整的农地绘图。

他说,绘图能精准记录树木数量、地形及农作物种类,以及掌握农地水流动方向,能为水灾做好防灾准备,至于无人机多光谱扫描,能进一步评估农作物及地质是否健康及有无积水,这帮助农民在测试种植方法时做正确决策。

无人机绘图能精准记录树木数量、地形及农作物种类,以及掌握农地水流动方向。(马新社图片)

“许多农民每天与农作物打交道,懂得判断树是否健康,但这经验未必能传承给下一代或接班人,若有精准数据是可以传承给下一代,让他们少走冤枉路。”

林必文说,一旦掌握精准树木数量及状况,就能使用无人机有效地为榴莲、油棕、椰子等农作物喷叶面肥和农药,而且用量仅传统的10%至15%,不仅节省金钱,也能减少用药超标及影响环境生态。

他坦言,目前仍有农民冒险自行或让工人喷农药化肥,却没有考虑到健康和时间成本,除了可能危害健康,而且若前期工作没做好,未来10年、20年种植生涯可能失败收场。

“种植业是需要约10年才看到结果的行业,以前的农业是靠猜和经验,用时间和金钱试种特定农作物,效率极低。如果种在不对的地方,亏钱还不打紧,但时间亏掉就再也追不回来。”

“善用无人机的最大优势是能加快效率,员工可专门处理更有价值的工作,因为通常500亩至600亩地的施肥洒药只需一日完成,人力则需要5、6天。”

他说,无人机基本绘测服务是每一亩10令吉至15令吉,初期只有榴莲、棕油小园主使用,现在大园主开始接受这科技,而无人机喷洒则以液体用量为计算,每公升2令吉至3令吉,视喷洒难度而定。

“随着无人机服务越来越受欢迎,农民也开始摈弃传统喷洒在根部及土壤的化肥,改用高空喷洒让植物容易吸收的叶面肥,这也是农业改革的一大跃进。”

-马新社-


Pengarang :